孩子的心理在成长的不同时期球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拔得头筹,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掌握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会让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更有效。
孩子一年年在长大,学生的特点每年都在变化,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不能墨守成规。那么从小学到高三各阶段孩子分别有什么身心特点?家长和老师又应该采用什么教育方法?现在一次性总结告诉你答案球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拔得头筹!
小学阶段总述
小学阶段,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学习也相对简单。这个阶段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孩子各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适当学习一些课外内容,为小升初做准备。
小学一年级
学生特点:
1. 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但适应性较弱。
2.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
3.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传递的知识和观念。
家长任务:
1.教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任务:
1.以适应教育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
2.知识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
学生特点:
1.二年级是孩子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
2. 也是学生学习习惯、态度逐渐定型的过渡阶段。
3.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家长任务:
1.对孩子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2.继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师任务:
1.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关注孩子的心态变化。
2.帮助孩子在写字、做作业等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
3.注意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三年级
学生特点:
1.处于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情感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转变。
2.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
家长、老师任务:
1.注意及时纠正情绪上的不良习惯。
2.培养学习兴趣依然是重点,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
学生特点:
1.生理和心理发生显著变化。
2.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是非辨别能力有限。
老师任务:
1.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力能力和学习习惯。
2.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3.注意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问题。
4.积极给予孩子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将平时的困扰、不安转化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小学五年级
学生特点:
有些孩子开始出现性成熟现象,女孩比较显著,可能出现初潮,但不知道如何应对;而男孩可能会出现变声现象,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都控制不球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拔得头筹了的怪声调,而引起哄笑。
家长、老师任务:
1.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习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2.关注小升初的政策和动态
小学六年级
学生特点:
1.孩子开始转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有时会对家长的管教、师长的干涉感到反感。
2.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增强,注意力比较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增强,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3.意志力不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老师任务:
1.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孩子在学得好的同时也能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
2.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都在为小升初的择校考试做准备,时间紧迫,可以让六年级的学生适当扩科,同时增加上课的频率。
初中阶段总述
从小学到初中,又是另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又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还是比较放松。但随着学习科目增多,知识的难度也比小学阶段上升了一个阶梯,已经不能再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需要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作出新的调整。
初中一年级
学生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相统一,身体形态和心理状态也相应发生转变。
2.向上性与盲目性相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
3.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有从众心理。
4.新鲜感和紧张感相统一,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
5.很多学生还是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对待学业,导致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习力不从心。
老师任务:
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考试增多,老师需要关注心理辅导、自我意识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初一重要的事情:
1.适应中学生活。
2.培养新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打好学科基础。
初中二年级
学生特点:
1.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入注目的变化。
2.青春期性成熟带来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3.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被议论评价。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家长、老师任务:
1.家长和社会要打破性教育的封闭性,主动关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所面临的身体和心理烦恼。
2.学习上积极让孩子做反馈,查漏补缺。
初二重要的事情:
1.理科科目学习打好基础。
2.重视亲子、师生沟通。
初中三年级
学生特点:
1.心理趋于定型,学习成绩相对稳定。
2.观察能力接近成年人水平,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水平。
老师任务:
1.重视学习“补差”工作,力争每个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2.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自己的情绪、学习问题。
初三重要的事情:
1.学习关注查漏补缺,为中考积极准备。
2.注意压力调节。
高中阶段总述
高一阶段,孩子可能会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男生沉迷游戏,家长老师要注意矫正这个坏习惯。另一个问题就是男女交往过密,父母要把握一个原则:鼓励正常交往,但要高度关注。
而高二阶段是学生学习最容易松懈的阶段,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家长要积极和老师学校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已经高三了,那家长要做就只有一条: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超常规的心理压力。
高中一年级
学生特点:
1.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感情变得内隐,内心世界活跃,但外部表现并不明显。
家长、老师任务:
1.高中的学习深度相比初中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台阶,很多学生上课能听懂,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成绩仍然不理想,其症结在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要着重提高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2.学习上如果因为知识点、知识模块出现问题导致相应学科学习跟不上,一定要及时查漏补缺。
高一重要的事情:
1.重视高一,打好基础,成就高考。
2.发现学习缺漏,及时弥补。
3.成绩波动,平常心看待。
高中二年级
学生特点:
1.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
2.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偏科现象严重,孩子孤独感和焦虑感比较强。
家长、老师任务:
1.学习两极分化,导致学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心理状态,要积极关注这种变化。
2.孩子对高考存在期待和恐惧,注意调节矛盾心态。
高二重要的事情:
1.学习均衡发展,切忌偏科。
2.提前备考,强化学科基础。
高中三年级
学生分化成几种类型:
1.信心型: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基础扎实,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强,各方面均衡发展。
2.迷茫型: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的大学,但成绩经常波动,情绪不稳定,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对前途感到迷茫。
3.放弃型:学习基础太差,虽然学习努力,但成绩没有什么进步,或者学科发展不平衡,思想上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于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关键时刻自暴自弃。
高三重要的事情:
1.明确目标,合理定位目标学校。
2.调整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上远离迷茫焦躁心态。
3.恰当选择学习模式,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看完文章,不知道你家的宝宝正处于哪个阶段呢。其实,不管哪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导和指引,宝爸宝妈们一定要多多上心。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育儿方法,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乐乐妈微信kid166,和她探讨交流。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